详细信息

来信标题 关于县政府加大力度对马集镇生态环境及基础建设规划的有关若干意见
提交时间 2018-07-15
来信内容 创建生态乡镇,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羸”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也是促进乡镇环境建设,提升其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目前,正值国家环境保护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乡镇创建活动。而乡镇环境保护规划是进行各级生态乡镇创建活动最终验收的重要必备的材料,是生态乡镇创建过程具体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受马集镇政府委托,信阳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依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编制了马集镇环境保护规划。
    1.2编制依据
    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若干意见》(中发[2002]11号);
    (13)《全国生态保护纲要》;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5)《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6)《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豫环然[2001]38号);
    (17)《小城镇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环发[2002]82号;
    (18)《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豫政[1999]93号);
    (19)《河南省淮滨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
    (20)《马集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1)《马集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22)《淮滨县马集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
    (23)《信阳市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3.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马集镇生态环境特点,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马集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镇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马集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1.3.2规划原则
    (1)坚持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马集镇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马集镇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4)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镇区水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兼顾镇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即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下可持续发展空间。
    (5)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6)以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注意保护规划与其它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和补充,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7)坚持科学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1.4规划范围与规划时限
    1.4.1规划范围
    本次环境保护规划的范围是马集镇的全部行政区域,规划区总面积为68.4平方公里。
    1.4.2规划时限
    近期:2018——2020年。
    1.5规划的技术路线
    任务确定后,在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找出马集镇压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同时,结合马集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确定规划的重点、总体目标与指标。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研究所得资料,将规划重点与主要任务分解到各个规划方案之中,编制出规划文本。本规划充分体现环境保护的特点,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的规划论证,确保马集镇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的科学性、创新性、和超前性。同时,注意与现有规划、计划的相互衔接,以增强环境保护规划的可操作性。
    1.6规划重点
    目前,马集镇的生态环境本底较好,尚没有产生大的污染破坏。淮河支流流经北部三个行政村,因此本次规划在对镇区环境综合整治、镇域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规划的同时,要重点突击生态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具体规划重点内容如下:
    1.6.1生态资源保护
    马集镇有大面积的平原地带,因此,建立生态保护区,附带发展生态旅游业,是规划的一个重点。
    1.6.2水污染防治
    作为水乡,其主要河流的水环境保护在整个环境保护规划中显得十分重要。对马集镇而言,随着镇区规模的扩大,人口增多,镇区的生活污水将逐年增加,如不及时处理,直接排入施线行,势必加重施线行的污染负荷。因此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对镇区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是近期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6.3饮用水源地和湿地保护
    将划分出镇区自来水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为开发建设活动控制区。
    1.6.4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马集镇区域内的各项环境要素质量要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就必须以各级生态文明村创建为载体,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马集镇区建设总体规划》要点
    (1)规划期限:
    远期 2018——2020年
    (2)村镇体系规划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调整说业结构,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强工富农,形成中心带动,以镇带村的新局面。
    实施“科教兴镇,产业富镇,文化造镇”三大战略,实施城镇战略,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发展目标和战略步骤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500元。
    第二阶段: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
    (3)镇区主要建设规划内容
    ——规划控制区2.5平方千米
    ——镇区人口规划和用地规模:2011年人口规模12000人,用地规模125公顷,2020年人口规模18000人,用地规模为180公顷。
    ——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工业区布置在镇区东部,用地16.5公顷,要求镇区乡镇企业统一集中工业区。
    ——仓储用地布局:保留镇区粮库不作调整,另一处按工业区市场用地布置综合性仓储用地,共规划仓储用地5.6公顷。
    ——居住用地布局:规划结合居住现状,将原来较分散的居民向镇区集中,填补镇区中的空心,在新的居住小区建设中,应以4—5层单元居住建筑为主,提高容积率,占地为83.02公顷。
    ——文体科教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建在镇区文化中心,占地1.65公顷。
    ——教育用地布局:保留原有初中,完善2所小学,完善两所幼儿园,合计占地12.2公顷。
    ——商业设施用地:规划沿老街为轴线布置商业金融中心及商业街,占地11.44公顷。
    ——卫生设施用地布局:将卫生院用地扩大,位置不作调整,并建立急救中心、防疫站、保健院等,合计占地3.2公顷。
    ——市场设施用地布局: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集中调整,共占地9.24公顷。
    ——园林绿化用地布局:规划结合现状布置园林绿地(小型广场及小游园)
    ——生态养殖用地:规划在镇区东北部建一生态养殖基地。
    (4)专项规划主要内容
    ——给排水工程规划:水厂规模为6000t/d,布置在镇区西部,其中近期供水规模为3000t/d。应逐步减少自备井取水。在施线行周围50米范围内为水源保护区。实行雨污分流制。
    ——园林绿地工程规划:在镇区西北部建设一座公园,结合“一心、两带、多点”,应以景观树和乡土树种为主,主要有白玉兰、银杏、雪松、梧桐、月季、柳树、紫薇、百日红、红叶李等。
    ——环卫工程规划:环卫职工近期30人,远期45人左右。环卫车辆近需2台,远期需5台。主要街道布置水冲式厕所,具体指标为主干道300—500m一座,一般道路500—800m一座,每座占地80平方米。规划在镇区外围东北2km地势低处建设一处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垃圾。建设垃圾中转站4处。
    ——镇区环境保护规划:将镇区分为两个环保控制区,严格执行环境分区标准,保护镇区环境;加强镇区防护林地建设以及工业企业外围隔离绿化带建设,同时还要控制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积极治理镇区工业污染,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
    ——镇区燃气工程规划:规划在镇区东南部国道公路沿线近期建一处液化灌装站,至规划期末改建为天燃气站,以供应镇区居民使用天燃气,改善镇区的能源结构。
    2.3.3《淮滨县马集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要点
    (1)生态经济功能分区
    根据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按照自然地质善类似性原则、生态经济学和今后发展相似性原则、自然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比较相似性原则,将全镇划分为3类生态经济功能区,即:
    ——东南部林业生态功能区;
    ——中部农工商一体功能区;
    ——东部和北部农业生态区;
    (2)主要建设领域
    ——生态农业: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农村环境为前提,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建设原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围绕农民增收、农为增产、农村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养殖业,以林果、畜禽为代表的区域特色农业,开发高质量的绿化农副产品,逐步开发有机食品,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经营,建成一个“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生态农业系统。
    ——生态型乡镇工业:以工业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合理安排工业布局,优化现有结构,将工业生产与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积极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工业,立足现有乡镇工业基础,加强宏观调控,通过重组、改制、技改等途径,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及优化配置,力争在充分开发当地资源优势上有重大突破。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储藏保鲜、食品加工业、新型建材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适应市场需要,提高生产稳定性和产品竞争力,构建一个合理利用资源及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相统一的生态乡镇工业体系。
    ——生态型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运用城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做好城镇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乡镇工业系统的有效结合,树立建设与保护并重的先进城镇经营理念。培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及加大专业市场建设,增强商品流动功能,挖掘利用现有自然环境,保持地方特色,加大镇区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和镇区绿化,增强小城镇的生态服务功能,以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外外来投资,把马集镇建设成为经济高效、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功能完善的生态城镇。
    ——生态型社区建设:以生态学原理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依据马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农田基本建设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建设的可能性,选择位置适中、耕作半径合理,便于生产的地方来规划社区建设。社区位置的选择尽可能利用原有村(街),要求地基良好、水源充足、排水度适宜、靠近生产基地。又要兼顾农民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努力做到村镇人工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衔接、融合。建设生态农宅,加大生态庭院经济模式的推广,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做好农村环境质量整治工作,建设一批环境优美、富裕繁荣、安全文明的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
    ——第三产业:紧紧围绕农产品商品化和生态城镇建设两个中心,大力发展直接为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服务的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适当发展生态旅游业。依靠外来投资和民间参与,着力培育房地产市场和建材市场,带动小城镇建设有质的飞跃。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保障体制,建立适宜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体系、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及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第三产业的突破发展。
    2019年,镇区内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0%以上,镇区主要道路绿化率达到90%以上,镇区内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在9㎡/人以上,镇区新建4座水冲式卫生公厕。
    2020年,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镇区主要道路绿化值达到95%,镇区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在9.5㎡/人以上。镇区5座公厕全部达卫生厕所要求,居民区和单位公厕100%达到卫生厕所要求
    以上就是本人的对该镇区的有关建议,希望能县政府能尽快落实实施,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乡镇

受理回复

回复单位 县政府办公室
回复时间 2018-07-16
回复内容 尊敬的网友:
      您好!
      您的建议,我们已交办给马集镇和相关部门,感谢您对我县城乡建设的关注。